拜托,请用汉语约会

我实在是很不服气。

在国外我也不是没约会过,我总是尽力用英文去认识别人、尝试调情;如果有机会估计也可以用英文上床。到了异国他乡,你总要为你的选择付出些什么吧,别指望着用 “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 汉语解决从吃饭到感情的需要。

但我超不服气,凭什么那些来中国不说汉语的外国人似乎没遇到什么问题,从生活到约会,似乎总有人愿意为他们的生活托底,这样理所当然的生活得以继续。

这非常不公平。

如果我们觉得,一个汉语使用者在美国应当学习英语并用英语约会,那么我们也应当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

每一个在中国有努力学习过汉语和文化的外国朋友我心里都有极大的尊敬:作为时常穿越文化之桥的人,我深刻地理解这有多困难。

因此,漫步在蛇口这个外国人密度极高的地方,我看到用英文约会的伴侣,我就有些抑制不住冲动,想过去对看上去像外国人的一方说:“不学好汉语就想在这约会,hell no(想都别想)!“ 仿佛想把在国外所受的那些苦水都倒在斯人身上,让其也感受一下文化隔阂和学习的苦。

考虑到地域问题,你人在哪,你理应去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而不是反过来,我想这逻辑没什么问题。

但,假如你是一个外省仔呢?

中华大地本就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只是在 “国家” 这一社会群体的框架下,都学习了汉语罢了;但不代表着地域语言和文化的消解。如果我们用同样的 “在哪就要学习哪的语言文化” 标准来衡量,那这事有点复杂。

假如你想追求一个可爱温柔的潮汕姑娘就要把潮汕话学好;追求一个金发的广州姑娘就要把粤语学好;看上了湖南的卷发姑娘就得学习湖南话···那只要追求过的姑娘够多,很快在中华大地上穿梭就不需要当地向导也能尽情探索了。

某种角度上来看,其实听上去好像还挺不错的?

如果爱一个人意味着要爱着她的全部,那么她的语言和文化也要爱着,才能真正称为 “爱她”。检验跨越地域的爱情的重要但不唯一的标准就是你愿不愿意学习,至少是了解她的语言。

我妈妈偶尔嘴里蹦出两三句上海话,不知道在上海出生的爸爸会不会因此确实体会到爱的含义。

作者: 车公庙食草人

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